提要
所谓配捐,是指一个捐赠者向某个非营利机构捐赠一笔钱之后,另一个捐赠者按照事先的承诺和约定的比例向同一个非营利组织再捐赠一笔钱。配捐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慈善机构的收益翻倍了,捐赠者用一份付出做出了双份的贡献,配捐企业则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了自身的公众形象。
什么是配捐?
所谓配捐(matching gift),是指一个捐赠者向某个非营利机构捐赠一笔钱之后,另一个捐赠者按照事先的承诺和约定的比例向同一个非营利组织再捐赠一笔钱。配捐通常是企业为自身员工的慈善捐赠进行匹配捐赠。假设一个企业承诺按照1:1的比例为员工配捐,如果该企业的一名员工向壹基金捐赠100元钱,那么该企业也要拿出100元钱捐给壹基金,最终壹基金收到的捐赠就是200元。
配捐可能是一次性的,比如作为企业某项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有很多公司实施了长期的配捐计划。例如通用电气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强生公司、波音公司、微软等世界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配捐计划。
以微软为例,其配捐计划覆盖全职和兼职员工,但是不包括退休员工(有的企业的配捐计划则覆盖退休员工甚至员工配偶)。配捐比例为1:1,1美元起配捐,单个员工配捐额度最高为15000美元。自实施配捐计划以来,微软已累计为自身员工向众多慈善机构配捐超过10亿美元。
与配捐计划类似的,还有一种志愿服务配捐计划。实施志愿服务配捐计划的企业,其员工如果在一个慈善机构提供志愿服务,该企业就向这一慈善机构捐钱,具体数额通常与志愿服务时长挂钩,例如微软的志愿服务配捐计划为每小时志愿服务捐赠25美元。
实施配捐计划的企业,一般都明确要求只有做出捐赠的员工本人提出配捐申请。但是这并不妨碍慈善机构深入挖掘配捐计划的捐赠潜力。因为一个企业是否实施了配捐计划,其员工未必知道,或者知道但是不清楚具体怎么做。而这就是配捐筹资工作的切入点。
研究你的大额捐赠者
不同的机构对大额捐赠的界定是不同的,但是总的来说,一个机构的大部分筹资收入是来自小部分的捐赠者,因此筹资者理所当然地应该优先挖掘大额筹资者的配捐可能。
首先,把你们机构的个人大额捐赠者列在一个清单上,找到他们供职的企业,然后确定这些企业是否实施了员工配捐计划。如果你们机构的捐赠者管理数据库很完善,这些信息是可以即时生成报告的。否则,你现在就应该为你们的数据库增添相应的条目(捐赠者所在企业、该企业是否实施配捐计划),补充相应的信息,并及时追踪、更新捐赠者工作单位变动情况。此外,在每次收到大额捐赠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对捐赠者进行配捐可能性调查。
你的大额捐赠者中,可能有企业的高管、董事会成员或者拥有者。如果他们的企业没有员工配捐计划,那么可以鼓励他们实施一个,可以是尝试性的短期配捐计划,也可以是固定的长期配捐计划。
为捐赠者提出配捐请求铺平道路
在确定捐赠者所在企业实施了配捐计划之后,筹资者应该尽可能地为捐赠者提出配捐申请做好铺垫工作。
首先,给捐赠者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简要地说明他的捐赠可以获得自己公司的配捐,并附带其公司的配捐指南和相应的申请表格、网址等。然后,给捐赠者打一个跟进电话。
配捐都是有时效的,筹资者在必要的时候要提醒捐赠者在失效之前提出配捐申请。企业收到员工的配捐申请之后,会向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求证,因此筹资者应该保持跟进,确保你的机构及时给予证实。
沟通与感谢
在配捐筹资的整个过程当中,筹资者都需要与捐赠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但这并不是说你需要频繁给他们打电话,发邮件,这样做反倒是不合适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催促,况且你的大额捐赠者很可能还是大忙人。最好的沟通都是承上启下的,既要包含及时的反馈,也要包含推动事情发展的新信息,这些都取决于时机。
在配捐筹资中,有三个绝佳的沟通时机:在确定捐赠者符合配捐要求时、在收到捐赠者所在企业的求证时、在收到配捐资金时。
捐赠者都喜欢收到不附带额外筹资请求的感谢,这是一种纯粹的、高质量的感谢。虽然配捐也是捐,但它不是捐赠者自己掏钱,因此在这三次沟通中,千万别错过向捐赠者表达这种高质量感谢的绝佳机会。
在收到配捐后,慈善机构还应该在自身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对捐赠者以及配捐企业的感谢。这是各方都乐见的,因为配捐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慈善机构的收益翻倍了,捐赠者用一份付出做出了双份的贡献,而配捐企业则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了自身的公众形象。(一和摘)